报告人:段春晖 教授
邀请人:孙会靓 教授
主持人:牛 利 教授
时间:2023年5月26日(星期五)10:00-11:00
地点:威斯尼斯wns888官方网站大学城校区生化楼113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段春晖,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2013年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7年7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有机太阳电池领域取得系列创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多重共振效应有机光伏材料的学术思想;多次创造聚噻吩太阳电池的世界纪录效率,持续引领聚噻吩光伏材料的发展;开发了硼氮稠环、氰基噻吩等多个原创性有机光伏材料体系;推动了线性D–A型光伏聚合物的复兴。至今在Chem. Soc. Rev.、Joul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论文获他人引用6200多次,H-因子41。
报告内容简介
有机太阳电池(OSCs)是一种极具商业前景的新型光伏技术,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及与之匹配的聚合物给体的开发,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单结和叠层器件的转换效率均已超过19%。然而,实现OSCs的产业化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材料方面,目前广泛研究的高性能给/受体材料的核心构建单元的知识产权被国(境)外机构掌握;器件方面,OSCs与硅电池、钙钛矿电池等技术相比在性能上还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电压损失过大。针对这些问题,近五年本课题组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核心构建单元与材料体系,提出光伏材料设计新思想:多次创造聚噻吩太阳电池的世界纪录效率,发展了B–N稠环、氰基噻吩、线性D–A聚合物、非稠合聚合物受体等多个原创性的高性能低成本给/受体材料体系。提出了多重共振有机光伏材料的学术思想,为有机太阳电池实现新阶段的效率突破提供了新思路;提出了“近紫外-近红外搭配”搭配策略制备彩色半透明有机光伏器件的思想。